有些人一年看不了几本书,有些人却能一周读完一本书;有些人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也有些人生活工作有条不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全在于自己如何去把握。新的一年,克服拖延,专注努力,早安!
-
产科:“金牛宝宝”添喜气
-
普外科:披肝沥胆传温暖
-
血管外科:自制贺卡送祝福
-
神经内科:小礼物,大祝福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春送饺子、病房过大年
-
儿科二区:处处为患儿着想
本期导读
(2021年第8期)
本文字数约:8000字
阅读时间约:25分钟
1、手术室:收获医者的安宁
从2月11日腊月三十至17日正月初六,我院手术室共完成104台手术 ,其中夜间34 例。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对于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而言,有一种坚守,叫“春节我值班”。这里,如平日一样,医护人员坚守在岗位上,早已成了他们的习惯,忙碌的身影,成为春节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年初一的夜班,张慧和以往依旧一样繁忙。17点,她一接班,神经外科就有大脑深部肿瘤切除手术,历时近9小时。接着,迎来了一个牛年宝宝,还有开颅血肿清除术,一直持续到凌晨近5点。以为这样的忙碌时刻就此结束,紧接着又来了断肢再植与剖宫产。在忙而不乱的节奏下,新年的第一个夜班,一直忙到早上8点半,“无眠地优秀了一把”。
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他们或许不能和家人围坐在桌前,举杯欢庆,但是他们却用恪尽职守,收获医者内心的安宁。麻醉科手术室医护人员用坚守和奉献,诠释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尽到医者的责任和担当。
(手术室:张慧、张学华)
2、神经外科:坚守岗位诊疗忙
春节是一个万家团聚的日子,而对我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来说,春节则意味着忙碌、责任与奉献。仅(2月11日)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该科就完成颅内巨大脑膜瘤及复杂动脉瘤等平诊手术2台,急诊手术4台。春节期间,该科住院患者一直维持在40多人次,医护人员以满腔的热情和优质的服务奋战在临床一线。
正月初一,刘岳主任及其团队,还为在岗的医护人员及在院的患者及家属送上节日礼物,让工作人员、患者和家属都感受来自科室浓浓的关心和问候。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是专门收治神经外科急、危重病人的特殊治疗与护理的病区。为了让这里的危重患者,也能感受节日的气氛和亲情问候,医护人员加班加点,精心准备,在大年初一成功开展开放式探视。在确认探视家属的核酸检测结果,协助家属正确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后,工作人员有序的引导家属至患者的床边。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家属和患者在监护室内进行亲情的互动和交流。
(神经外科:陶剑荣)
3、泌尿外科:真情温暖患者心
除夕,我院泌尿外科二区医护人员对在院患者进行医护联合查房,同时为患者送上新春祝福。
周本正副主任说:“过年留在医院的患者,病情一般比较复杂,我们医护人员只有面对面的问诊交流,才能准确了解病情,对治疗方案及用药进行及时调整,给予最好的治疗。”
正月初一,护士长张慧琴和责任护士臧梦娜将亲手包的热腾腾的饺子,端到每位患者床前,并送上爱心水果和新春祝福,让患者感受到春节团圆气氛和家的温暖,弥补不能回家团圆的遗憾。
(泌尿外科二区:李文晶 张慧琴)
4、普外科:披肝沥胆传温暖
牛年春节,我院普外科也是一片忙碌景象,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疾病患者骤增。
正月初一,主任、护士长和值班的医护,为患者及家属送手写“福”字及新年祝福。在病房门口贴上“福”字,让住院患者感受浓浓的年味。
急性胰腺炎、急性胆道疾病患者补液多,“大礼包”3升袋在治疗台一字排开占据“C位”。护士们忙得热火朝天,更换液体,治疗护理,还有饮食宣教,一遍遍认真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传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普外科一区:李杨、熊礼会)
5、耳鼻喉科:初一取刺忙不停
2月12日,牛年新春正月初一,我院耳鼻喉科门诊,值班医生魏琳琦和喉镜室护士董永红两位老师,共为11名患者实施电子喉镜检查。其中有8名为吃鱼时鱼刺卡喉患者,两位值班老师为他们顺利取出鱼刺,解除患者痛苦。
魏琳琦主任医师说,每逢春节假期,耳鼻喉科门诊及急诊患者中因鱼刺卡喉患者明显增加。因此,提醒市民朋友,节日享受美食一定要细嚼慢咽,防止鱼刺卡喉。同时儿童进食鱼肉一定要剔除鱼刺。若不慎卡鱼刺,不要使用喝醋、吞咽馒头、饭团等错误方法去除鱼刺,这样不仅会使鱼刺卡入的更深,还可能损伤咽部及食道粘膜。务必尽早到医院及时就诊。
(耳鼻喉科:张永红 董永红)
6、产科:“金牛宝宝”添喜气
新春佳节,当人们阖家团圆时,她们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并时刻准备着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加油,再用力!”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伴着春节的祝福,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一)凌晨1:40分,我院产科迎来了牛年首个“金牛宝宝”,给这里增添了更多的喜气。
助产士刘真抱起孩子给了妈妈一个吻。“辛苦了,看看你的宝宝,是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真可爱”。产妇露出了疲惫的微笑:“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的陪伴和鼓励,我真的很难坚持自己生下来”。
从农历腊月廿九到正月初六,我院产科医护人员未曾停歇,先后迎来65个“金牛宝宝”的诞生。为13名瘢痕子宫、高危高龄产妇进行手术分娩。
刘真是我院产房助产士中唯一一个还没有结婚的小姑娘,但这并不影响她对产妇和宝宝的爱。她说:“春节是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们医护人员仍然坚守自己的岗位;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看到这些可爱的宝宝呱呱降生,心里特有成就感。”
(妇产科:宗芸芸、陈敏)
7、西区妇产科:盒饭传递大温暖
“老师们饭来咯”,一声响亮的吆喝声,食堂工作人员把热腾腾饭菜送到科室。虽然是正月初一,但这里的白衣天使,仍坚守在岗位上。
忙了一上午,大家饥肠辘辘,准备享用自己的午餐。护士徐丽珠放下自己的食物,直接走向病房。今年由于特殊原因,住院只能有一个家属陪护。初一上午查房前,护士长就交待:“大伙要注意看看病人和家属有没有困难。如果遇到不方便,我们要尽全力帮忙解决。”
徐丽珠护士看见一位家属正准备接水泡面,立即转身,把自己的盒饭给了他们。原来,患者邹女士刚做完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家属安顿好她之后,才去食堂买饭,食堂基本已经没什么饭菜了。“看着他们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我们心里也是暖烘烘的。”徐丽珠说。
一份小小的盒饭,传递出的是温暖,更驱散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阴霾,让医患关系在春天里更加和谐。
(西区妇产科:吴汝蕾)
8、血管外科:自制贺卡送祝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在人们尽享阖家团圆的欢乐时刻,我院血管外科医护人员为“大家”弃“小家”,一如既往地坚守在岗位上,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被誉为最美“敬业福”。
“团结友爱,热情舒心,白昼守护,你们辛苦了……”春节期间,在我院血管外科住院的陈叔叔,手书自制的新春贺卡赠送给医护人员。字里行间流露出陈叔叔对血管外科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和深深祝福。
血管外科护士长席宇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医护人员该做的事情,这份珍贵的贺卡也让我更坚定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将带领护理团队以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每一位患者……”
(血管外科:席宇、李丹)
9、骨科:给患者“家”的感觉
在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时候,我院骨科二区却仍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除夕当天,骨科主任刘江涛像平常一样,一整天奋战在手术台前,连做3台手术。初一一大早,他又准时来病房查房。
一部分病患,因病情和疫情防控的原因无法回家中与家人团聚,难免心中会落寞。
李群护士长为让他们过一个暖心的春节,提前带领骨科二区护士装点病区,营造新春氛围,邀请病患一起参与贴窗花等活动。正月初一,他们又为患者送福字、送祝福到病房到床边,让无法住院的病患们,在医院也同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找到“家”的感觉。
(骨科二区:刘秋璇)
10、康复医学科:最好的“新年礼物”
“新年好”简单的三个字,虽然说得“含糊不清”,还有“恭喜发财”的双手,虽然抬的并不高,但在正月初一早上,却让康复医学科的医护人员用“狂喜”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丁旭东主任说,这是他从医这么多年最开心的一天了,也是他收到的最好“新年礼物”。
原来,这是一个在病床上躺了2年多神志不清的患者,给医护人员的“新年祝福”。
52岁的宋先生,因为意外导致严重的脑外伤。患者的命保住了,但成了植物人,家属不放弃,慕名到我院康复医学科。
丁旭东主任针对患者的病情,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康复方案。他带领昏迷/植物人促醒团队,为患者开展昏迷/植物状态康复促醒工作,运用传统中医疗法,配合先进现代神经调控促醒技术将针灸、运动、智能训练、高压氧舱等为一体的一整套科学规范的植物人促醒技术,最终创造了医学的奇迹。
(康复医学科:王玲)
11、神经内科:小礼物,大祝福
春节意味着团聚,这是萦绕在每个中国人心头的情结。大年三十,我院神经内科二病区王普清副主任带领医务人员,为不能回家过年的患者及家属拜早年,抽取新年红包,送上新春的祝福,开开心心迎新春。
祝福礼品有浓浓年味的大红灯笼、岁岁平安的中国结、吉祥如意的春联、红红火火的大“福”贴、精美手工剪纸及窗花等。患者张阿姨笑着说:“我手气真好,开年红,今年肯定牛年大吉呀!”。责任护士李琨竖起大拇指说:“张阿姨,您真有福气,明早再来,活动连续举办三天呢,让您每天都感到心里暖乎乎的”。
“小小的礼物,满满的祝福”。这份浓浓的关心及温暖,不仅送给了患者,也送给了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他们收到属于自己的新春祝福。
(神经内科: 黄春雪 王仙)
1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春送饺子、病房过大年
春节在绝大多数人眼中象征着团圆,然而对于生病不能与家人团圆的患者们来说,在医院里度过不免有些失落与冷清。
2月12日,正月初一一大早,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俊文副主任、盛艳护士长来到病房,为病区的患者和家属送上热气腾腾的饺子,送上新春的祝福,仔细询问他们住院期间的困难并及时解决。每到一个病房,医护人员亲手将饺子送到患者手中,一句句“新年好”,一声声“祝您早日康复”,病区里传来一片欢声笑语,让这个春节更加温暖。
接过这满载问候和祝福的新春饺子,患者和家属们感谢科室送来的温暖。大家表示,虽然不能回家,但也感受到了家的味道和过年的气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盛艳、田琦)
13、老年病科:春节上门服务,解决燃眉之急
2月14日是正月初三,老年病科专科护士杨亚婷和国际造口师冯静一同去探望93岁的张奶奶。
前几天,张奶奶刚从老年病科出院回家过年,身上有多处压疮,虽然住院期间已经申请专科会诊和换药,但老奶奶的伤口还没有完全痊愈,时时牵挂着医护们的心。
为让患者回家后也能享受到医院的优质护理服务,杨亚婷和冯静趁着休息前往张奶奶家中,为奶奶的压疮伤口做了换药、清理工作。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伤口清理、换药,原本溃烂渗液的伤口已经清理干净,并敷上泡沫贴敷料。奶奶的老伴儿李伯伯坐在床上不停地说:“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你们真是我们老百姓的白衣天使啊!”“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以后张奶奶有什么需要可以随时和我们联系。”
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诊疗服务,解决他们因行动不便带来的难题,当患者需要提供专业的上门护理等服务时,医院延续护理团队尽职尽责,做好延续性护理服务。
(老年病科:杨亚婷、严雪琴)
14、西区骨科:慰问患者暖人心
2月12日,正月初一,西区骨科负责人贾吉光和护士长早早来到病区,先是帮夜班护士送上爱心早饭,然后准备了丰厚的瓜果点心,带领科室全体医护到病房给患者拜年,让病区所有患者很受感动。
一位阿姨拉着护士长的手说:“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不仅治病救人,开刀做手术,还在新春佳节之日来看望我们,发瓜子和水果,你们的行动很是温暖!”
(西区骨科:杜坪声、张金秋)
15、心内科一区:护士将饭菜送患者
“尤阿姨,新年快乐!我给你送午饭来了,祝您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谢谢!谢谢韩护士!也祝你新年快乐,工作顺利!没想到在咱们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不但病治得好,还能得到咱们医护人员的关爱,我真是太感动了!襄阳第一医院,当之无愧!”躺在病床上的尤姐激动地说。
正月初一,这暖心的一幕发生在心内科一区的病房里。
原来,晨起查房时,韩永丹在和患者交谈的过程中,得知13床尤阿姨是一名间歇性精神障碍患者,家人不在身边,中午买不到饭。她默默记下了,中午把自己的饭菜送给了尤阿姨。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年三十的中午,病房一名护工家在外地,默默地吃着泡面,韩永丹看到了,也把家里人给她送的年夜饭送给了她。
已经连续六年除夕、初一值班的韩永丹,每当病人给她点赞时,不善言辞的她总是笑笑说,作为医务人员,关爱患者是我份内的事!
(心内科一区:韩永丹)
16、儿科二区:处处为患儿着想
2月11日是除夕,在这普天同庆新年的日子里儿科二区的病房里也处处洋溢着新春的气息和浓浓的年味。
除夕这一天,医务工作者仍然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儿科二区心系着患儿,白衣天使们在曹琳护士长的带领下,走进每一个病房,向住院的患儿和家长们热情的问好和新年祝福,并送上新春礼物。
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今年许多在外工作的家长不能回家,孩子住院也只有爷爷奶奶照顾,护士长热心的帮忙解决问题,家长们赞扬道:“不但技术精湛,还能在细微之处体现对患儿关心,这就是襄阳一医儿科人的情怀。”
(儿科二区:张丽)
17、骨科三病区:心系患者 浓情春节
旧岁已展千重锦,新年更进百尺杆。农历正月初一,迎来了牛年新春,主任、护士长带领医护人员早早就来病房查房。
李德胜主任得知病区11岁的患者叶海翔小朋友,因车祸致左上肢骨折,做了手术还不能出院,家庭也比较困难。李德胜特意为小翔准备了600元新年红包,主治医师田方涛也给小朋友200元的红包,一并交给了小翔的妈妈,送上新年祝福和关怀。
护士长汪丽及科室护士们,一直为小翔及家人准备盒饭、牛奶、水果等生活用品,让这个困难的感受到家的温暖。小孩的妈妈激动得热泪盈眶。
(骨科三病区:杨俊杰)
18、腹部肿瘤二区:除夕送福袋,温馨医患情
每逢佳节之际,就有一种特殊的年味弥漫在在腹部肿瘤二区,它是一种回不了家,却依然温暖如家的浓情年味。
除夕当天上午,何忠时副主任带领医护人员,为在院患者及陪护送上了品种丰富、寓意吉祥的“新年福袋”,接过福袋的患者及陪护纷纷拍手点赞。无论是医护人员的亲切关怀,还是送到患者手中的“福袋”,都为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增添了更多的温馨和感动。
(腹部肿瘤二区:田梦迪、康乐)
19、检验科:大年初一我在岗
2月12日,人们沉浸在春节的欢乐气氛中,但这么一群人,他们放弃回家团聚,坚守在一线工作,用自己的默默付出,守护万家团圆。
对于医院检验科来说,坚守岗位显得十分重要,疫情尚未过去,新冠核酸检测工作仍是重中之重。春节期间,检验科李郝副主任带头值班,值大年三十的核酸检测夜班,让科室其他工作人员回家陪家人过一个平安年。虽然今天是正月初一,检验科每个岗位均有人坚守,做好每一份检验,为一线医生们提供准确及时的报告。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别人的假期正是自己最忙碌的时候,当大多数人和家人团聚时,医务人员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守护着百姓的健康。
(检验科:张帆)
20、西区呼吸内科:大年三十不眠夜
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除夕是各家各户团圆喜庆,辞旧迎新的不眠夜。但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不眠夜却不一样,他们是医务工作者,坚守在病房,坚守在工作岗位,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
大年三十晚上,西区呼吸内科值班医生李平、护士张诗颖和王金婷,他们是这样过的:电话铃声响起,发热门诊马上送来一名中风后偏瘫患者,意识模糊、高热。值班护士迅速准备好床单位以及抢救设施。当患者送来后发现患者背后皮肤大面积压疮破溃,值班护士迅速给患者进行监护、吸氧、吸痰、进立静脉通道、冰袋冷敷,遵医嘱进行处理用药,做好皮肤护理,留置胃管、尿管;患者出现呕吐,遵医嘱行胃肠减压,缓解患者胃部不适。凌晨三点,患者血压血氧测不出,心率急剧下降,迅速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忙完已凌晨四点,开始书写护理记录。
作为一名呼吸与为危重症医学科医务工作者,这样的场景很常见,不论什么时候,他们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将患者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正因白衣天使无数个不眠夜的默默守候,才换来了患者的健康及安宁。
(西区呼吸内科:沈慧芬)
21、心内科:守护“心”希望
春节是全家欢聚、阖家欢乐的时刻。作为医护人员依旧像往常一样,默默坚守在岗位上。
“护士,护士快来看看我老伴”,心内科护士万方听到呼救声赶到病房,发现患者抽搐、口吐白沫,立即行心肺复苏。此时,护士王毅佩已经推来除颤仪,准备给患者除颤。值班医生李杨口头医嘱:电除颤200焦耳。一切进行的井然有序,一名在死神边缘的患者重获新生。
病情变化快、急危重症病号多、抢救多是心内科的特点。这不仅考验着医护人员的应变能力,更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监测。
这不,在除夕夜又一名心肌梗死的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心内科:谢付云)
22、西区检验科:除夕夜里的守岁人
除夕夜,夜幕还未降临,远处稀疏地响起鞭炮声,值班医师闫鑫鑫已经出现在检验科大厅,科室同事仔细的交接班后,赶紧让白班同事回家团圆。
“医生,化验”。标本接收窗口陆陆续续有患者家属来送检化验标本。闫鑫鑫有条不紊的忙着,在第一时间将标本接收并确认合格后,按照不同检验项目上机检测。
除夕夜的夜班,与平时有所不同,来就医的患者大多是实在感觉身体不适才来医院。而检验科又是“医学侦察兵”,闫鑫鑫深知自已工作的重要性,面对很多患者那期待的眼神和“大夫,过年好”的亲切问候,她既感到满足,又倍感责任重大。
为让患者第一时间拿到检验报告,她将检验报告时限尽可能的压缩,以往要30分钟甚至1小时报告的检测项目,提高效率在短时间内将合格的报告审核发放。面对患者的道谢和真诚的笑容,她感到由衷的欣慰。闫鑫鑫说:“虽然不能与家人团年,但是坚守岗位,能够帮助他人感觉很有意义”
(西区检验科:乾珍)
23、透析室:世界很大,幸福很小
为患者提供一周2-3次的透析治疗,透析室的工作一直不停歇,坚守岗位对于血液透析室的医务人员来说早已成习惯。
春节期间,我院共完成977例次血液透析、CRRT18台,医护人员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积极协调安置病人,甚至比平常更加忙碌。紧张的工作并没有让大伙放松对医疗安全和质量的懈怠,护理人员在巡视病人时,时刻关注着病人的病情变化,以防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世界很大,幸福很小,虽然工作是辛苦的,但温暖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更为珍贵。微光照亮微光,成为血透患者生存的希望之光。
(透析室:周贝贝、饶龙华)
24、西区骨科:护士“姐姐”有担当
“手术患者下来了,护士接病人”。大年三十,当麻醉师推着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下来时,骨科的几位护士刚忙完坐下吃盒饭,听到声音,马上放下筷子跑去接手术患者。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红了眼眶,在她们心里,保障患者的安全永远第一位。
(西区骨科:杜坪声、张金秋)
25、康复医学科:春节我在岗 卫生有保障
一个医院要正常运行,除了医生、护士的辛勤付出,还有这样一个群体,医生离不开她们,护士离不开她们,患者更离不开她们,她们年龄多数偏大,医护人员一般都尊称她们保洁“阿姨”。
“阿姨”们总会在医院开诊前就将卫生打扫干净,医院的角角落落,诊疗室、病房、卫生间,到处都是她们的身影,然而却没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
前段时间,康复医学科的“阿姨”王玉娥发生腹痛、腹胀,经检查后确诊为结肠息肉,为不耽误工作,住院到出院仅用7天时间。她做完手术的第四天,就要求出院回到工作岗位,家人极力劝阻,但她说近年关,都要回家过年,科室正是缺人的时候,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带去干净整洁的环境他们才能过个好年。
每天看着洁净的诊室,总有一份好心情,世界上,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要认真,为其他人提供了方便就应该得到尊重和感谢。
(康复医学科:黄金秋)
26、西区呼吸内科:手写感谢信,医患一家亲
2月10日腊月廿九日,我院西区呼吸内科重症病房里收到卓先生亲手写的一封感谢信,感谢呼吸内科的医务人员像亲人一样对他的关心和照顾。
卓先生因胸闷、气短4天,加重2小时入住西区呼吸内科。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细致入微的呵护,给他亲人般的关心。医护人员热情服务,让卓先生十分感动。为此,他曾要给护士发红包、送土特产,医护都婉言谢绝了。
(西区呼吸内科:王金婷、沈慧芬)
27、透析室:你我共同守护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院肾病内科透析患者杨万福家属,将一面“医技医德胜华佗,心热似火如家人”的锦旗送到医护人员手中,表达对医护人员这一年来工作的肯定与感激。
这名患者已规律透析多年,每两周透析五次,跟医护人员之间建立了信任与深厚的情谊。在透析室,像这样的病人还有很多……
医患的温度,是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温度。医患之间,互相珍惜,互相给予,医学才是温暖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良好工作的开端,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一起对抗病魔,呵护健康。
(透析室:周贝贝)
28、春节我在岗图片集锦
春节期间,ICU的医护人员坚守在岗位上,为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王燕/图)
春节期间,血管外科医护人员用工作迎接新年,守卫患者健康。
(李丹、席宇/图)
春节期间,手外科医护人员来到病房查看患者,保障患者安全,送上新春祝福。
大年三十,在普外科住院的莫大爷准备出院,和儿子一同为医护人员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李焕天/图)
春节期间,西区麻醉科医护人员坚守岗位。
(秦芳芳/图)
过年期间,医院为在岗职工送上精心准备的饭菜,让大家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李曦/图)
编辑:刘晓东
审稿:龚波
策划:张宏